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關於網路媒體經營的簡短談話紀錄

前幾天跟一個行銷人聊天,簡短聊一些概念

讓不是行銷背景的自己有一些粗淺了解

刪除掉一些對方具體經驗、執行過程及技巧

把比較基本的概念,筆記如下:


 (一)平臺分析

1.留意IG/ FB的不同,IG是簡單的圖檔建立第一印象,長的文章不宜放在IG

2.承上, 字多的留到FB/DCARD, DCARD年齡層較低,但是介面也是文字為主

3.注意區別:如果IG跟FB內容一樣,大家不會想追蹤兩個


(二)群組經營

以互動性來分,約略三個層級

1.LINE/TELEGRAM,為多對多的互動,

經營者如同平台營運商,

且群組內成員也可以成為生產者,彼此關係度最高。


2.IG:因為有限時動態、私訊等等功能,

使用者跟經營者間,會有一點互動性


3.FB/DCCARD:一對多,沒有「真正認識你」的感覺


(三)小結:

經營高品質LINE群會是值得做的,裡面成員最鐵

有這些成員後,才有比較好的基礎舉辦實體活動

乃至於營利活動

但在內容上,留意LINE容意洗版,完整的內容還是整理輸出到FB文章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關於企業金融的簡要紀錄

剛好最近有人問了想進金融業的事情,簡短紀錄對談內容

從對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角度看,企業從那邊取得資金?

直接金融:例如發行商業本票,由「票券商」買入

間接金融:例如銀行借款,由「銀行」提供資金

資本市場:例如企業上市、增資等,由「證券商」提供協助


孫子兵法,始計篇: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借用其邏輯,簡單紀錄一下個人所處的企業金融領域:

道:組織文化如何? 

    以銀行來看,粗略分為外商、公股、民營三種,文化各有差異

    台灣因為歷史等等因素,在企業金融業務方面,公股銀行較有優勢

    雖然這些優勢逐漸失去中,但估計至少還是可以維持10年

    然而進到公股體系,有無辦法做到心目中理想的位置,很多時候機緣很重要(人生的無奈)


天:景氣環境、產業處境如何?

    以企金來看,目前台灣市場利率偏低,競爭激烈

    常聽到的玩笑語為:做白粉的生意,賺麵粉的利潤

    但有時候劣勢的產業也還是有優勢部門,

    如果一般求職,金融業還是有些位置是可以爭取的,例如金融創新相關部門

    主要是銀行的轉型提升也是一種「天時」


地:在那些地方有分支機構? 想在那邊發展?

    許多台商外移,有海外分支機構的銀行較有發展機會

    參考偶爾會看到各銀行海外獲利情形的新聞


將:有無優秀管理人才?

    某些銀行高級管理幹部的異動,會對組織發展有很大影響

    很有可能一個位置換了人,其它一連串都換了,影響到業務動能發展

    (八卦改天私底下談)


法:培育人才或經營管理的狀況如何?

    建議先拼一個MA,中型銀行亦可,未來再轉。

    但據說有些銀行喜歡一張白紙自己培育的,要先多打聽。


其它個別銀行的事情,暫且不提。

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讀書筆記] 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

 一、前言:

中文書名有點聳動

英文書名較好理解:

Time and How to Spend it

本書重點為如何增加好的生命體驗以創造更好的人生

二、摘要

本書分成七個部份:

1.故事

(1)古今中外許多故事都有類似的框架,如:

冒險的召喚→跨過門檻→試煉之路→至高的考驗→獎賞→歸返

(2)個人故事有三個階段:

a.行為者:小孩子時期只做出反應

b.主體者:意識到來自何方及前往何處

c.創作者:用宏觀角度看待行動,開始主導人生

(3)於是,我們可以作為創作者,決定如何寫自己的故事,並在遭受到外界的各種好壞事情時,告訴自己這是故事旅程中的某一個情況,繼續推動自己向前。


2.蛻變

(1)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

(2)分為三個階段:無所事事→尋找發現→搖身一變


3.離線出門

(1)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過去99%的時間是在戶外的,只是現在人從小到大多在人為的環境中。

(2)多在戶外走動,有助提振心情,那怕只是公園的樹,都有幫助。

(3)留意手機上癮的情形,研究證實太多時間在網路上有害身心健康。


4.人際關係

(1)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多項研究指出,與多人互動有益身心健康。

(2)選擇適當的人往來,規劃好的體驗活動。


5.強度

(1)許多實驗證明,全神灌注投入艱難考驗後獲得突破,比較快樂。

(2)此時會進入「心流」的狀態,注意心流有真假之分,如打電動時很專注,但沒有掙扎過程或者新的成長之回饋。

真的心流會讓人覺得自己變的更茁壯。


6.超凡

(1)人的記憶不完美,通常記得的是「開頭」「結尾」與「極端值」

(2)我們可以參考上述的條件,設計更好的體驗活動,例如妥善規劃開頭與結尾。


7.地位

(1)報持著利他的心情,尋求可以讓自己做更多利他事情的能力與地位。

(2)有時地位不代表組織階層的位置,現在進行許多個人的獨特體驗後,也有一種無形的地位或話語權,例如健身有成。

三、結語

作者建議我們常問自己,面對眼前的事情:

1.是否有故事可說,或者可更認識自己?

2.是否協助你我發展與成長?

3.是否讓我離線出門去?

4.是否讓我跟他人更靠近,提升人際關係?

5.是否很強烈,引領我進入心流?

6.是否在某個方面新奇美好,甚至超凡?

7.是否能提升地位,促進人際連結,讓我變的更重要?


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OA Loan基本觀念


一、交易模式

承接前一篇提到,有很嚴格很偏向賣方的交易模式,T/T Advance

但若買賣雙方彼此信賴,可以使用OA方式交易

OA為Open Account的縮寫,可以翻為記帳

在這種交易模式下,

買賣雙方簽約→賣方商出貨→買方等到付款時間到了→付款

因為出貨的日期可能會不一定

例如10月的1、6、11、19號都有出一批貨

因此通常會有一個切帳點,例如每個月25號

再以切帳點加上合約規定的日期,如60天或90天

因此可能會聽到別人說:OA 60天、OA 90天等名詞

買方時間到一起付款

因此,這時買賣雙方的信賴程度就很重要了

二、交易文件與銀行融資

在上述交易下,我們會看到什麼文件呢?

可能有合約、商業發票、發票清單、貨運單據....等等

故對於一個進口商,有資金需求後,

可以提出合約、發票清單、發票影本等等

向銀行證明有這筆資金需求

即申請進口OA額度

銀行可以撥款美金或其它合約上所載的外幣

直接撥款後匯給國外的賣方

(但是銀行要確認交易真實性,會抽查發票,或者甚至全部的發票影本)

三、留意貨幣管制

需留意有央行監管的事情

如果是個臺資企業想借美金

銀行是很難直接說借就借的!

因此在進口OA就是提出有需求,銀行直接付款到國外

要借進口OA後改貸臺幣會有點問題,不建議。


但出口OA就可以貸款外幣,同時也可以改貸臺幣

(企業未來收到美金後,也是會換匯臺幣來使用的,如購料、付薪水、場地租金等等)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國際貿易交易模式的選擇概念

先假設臺灣這邊有一家A公司,預計向位於澳洲的B公司購買牛肉

對於這筆國際貿易的買方(A公司)與賣方(B公司),有許多種支付方式

對於澳洲的B公司而言,如果已經把牛肉運出去了,

但是臺灣的A公司最後沒付款,此時B公司會有損失

另一方面,如果A公司已經預先付款了,

但B公司最後沒有出貨,A公司也很難跨海求償

故國際貿易上的許多收付款方式,如信用狀、託收、記帳…等,

可以說是在這兩種顧慮當中,看買方與賣方的信任情況,來選擇付款方式

在我們面臨一串的專業術語如:LC、DA、DP、OA…等名詞之前

可以先在腦海裡,建立一組談判中的買賣雙方,比較好理解 

此外,在閱讀書籍、資料時,可能一下子買方一下子賣方,容易搞混

也許用seller、buyer來閱讀,比較利於思考/討論

回到交易模式選擇,舉例而言,如果賣方的產品很搶手,交易模式可能為T/T IN ADVANCE 

(T/T 為telegraphic transfer,電匯)

在T/T IN ADVANCE的情況下,買方要先匯款,賣方才會出貨

有些關鍵零組件、高科技材料,會聽到用這種交易方式

又或者,是買方的財業務狀況不好,賣方為了保障自己,會如此要求

(賣方對每一個買方,未必都會用相同的交易模式)

例如聽聞某紡織業者,產品大部分出貨給海外歐美客戶,

但有一個歐美客戶正在經歷破產後重整的過程,

因此對於這一個特定客戶,就是要求對方先付款,才出貨。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歐盟對柬埔寨的優惠與部份徹銷

柬埔寨享有歐盟於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下,

除武器外一切免關稅(Everything but arms , EBA)待遇,

因此若在柬埔寨設廠,銷售往歐盟產品無關稅,可降低廠商成本。


然而,歐盟執委會於2019年2月發出通知,主要理由為柬埔寨違反了:

1.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2.結社自由與團結權保障公約

3.組織和集體談判權利的原則應用公約

4.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執委會並於2019年11月提出報告予柬埔寨政府,

依據歐盟規範,需經過評估期6個月,並於期滿後6個月決定,

故若2020年2月歐盟決定暫時徹銷,則自2020年8月起,

柬埔寨就不再享有GSP優惠

(評估期6個月+期滿後6個月決定+決定後6個月生效)。


之後,於2020年2月,歐盟執委會已發布徹銷部份商品的優惠,

依規定若歐盟理事會或歐洲議會無反對,則將於2020年8月生效。


需留意,這跟一般新聞的「制裁」不同,並不是特別加徵關稅

而是撤除原本的EBA優惠,回覆到一般的標准


對本事件最終的結果上,依歐盟執委會公布文件,

係為對部份商品徹銷,受影響產品約佔柬埔寨出口至歐盟產品之20%。


依筆者訪談臺商,推論可能原因為:

歐盟亦需考量對柬埔寨全面徹除稅務優惠後,

將使柬埔寨民眾蒙受過大損失,亦較無可能利於柬埔寨民主改革,

或許,這是一種各退一步,象徵性的行為,因此只有部份產品受影響。


站在我國企業主的角度,於東南亞進行投資時,

雖然土地成本、工資成本等均較為低廉,

甚至由東南亞國家銷往歐美之稅賦亦可能較優惠,

但從毆盟對柬埔寨徹銷部份商品優惠關稅可知,

需考量歐盟等各主要經濟體,對對東南亞國家的外貿政策,對成本可能的影響。


可參考:

我的E政府網站,2019,<歐盟撤銷柬埔寨EBA輸歐優惠之初步調查工作已完成>,https://www.gov.tw/News_Content.aspxn=872E51DB9B88306C&sms=53E09032BF601A56&s=E8AE2F889E30F5C0

經貿透視雙週刊,2020,柬埔寨商務部:9000多種商品仍享歐盟EBA優惠待遇https://www.trademag.org.tw/page/newsid1/?id=760479&iz=6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關於政治環境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筆記

本次分享兩個案例:


1.越南於1975年統一,但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約莫於90年代才獲得解除制裁,並得以參與世界貿易的體系,至今有長足的成長。據悉,部份臺資企業仍冒風險於美國對越南經濟封鎖時期投入設廠,初期獲得巨大的利益,但於90年代開放後,日、韓系等廠收投入後,這些超前進入的臺資廠,其市占率與獲利率隨之下降。


2.筆者拜訪一位前輩為緬甸華僑,於1960年代因緬甸發生排華,隨家人至台灣,依照其口述,家人剛到台灣時覺得台灣比緬甸落後,於1965年新加坡獨立初期,曾喊過口號為經濟學緬甸,主位為剛脫離英國殖民的緬甸,保有較完整的制度,但後來隨著政變、軍政府等因素,經濟衰退,並有許多年時間大學無法上課,使得目前緬甸只有老一輩的人英文比較好。


故直觀上,較為落後國家會有較高經濟成長率,最終有可能趕上先進國家,但其實政治是否穩定,是重要的根基,若基礎不穩,發展也是會受限的。


註:1948年緬甸脫離大英國協獨立,成立聯邦政府,但於1962年軍事強人尼溫將軍(Ne Win)發動政變,實行軍事統治。 1990年緬甸舉行大選,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勝出,但軍政府以先制憲為由繼續執政。一直到2016年,國會選出吳廷覺(HtinKyaw)為總統,軍方所提名的敏水(MyintSwe)為第一副總統,全國民主聯盟所提名之范求(Henry Van Thi Yu)為第二副總統,才有權力的轉移,但軍方於國會仍有影響力。

2020年10月4日 星期日

[台商小故事]跑路的故事

 [訪客紀事]跑路的故事

A為某科技公司創辦人,B為財務背景,於該公司擔任董事

A為理工科背景並且於名校取得博士,擁有多項專利

創立該科技公司後找B入股


但寫文章的此刻,A已經跑路到海外了,以下為B的說法:


A性格上有兩個地方走錯了:

一為因自卑產生的自大

二為想要走捷徑炒房賺錢



先講第一點:

A出身貧民但靠自身努力與天才

用比別人短的時間取得名校博士學位

但於公司內部開會時禁不起批評,

甚至會說:你們都是忌妒我

其它入股的董事多為好友,不忍多有爭執

容許了公司創業初期多年虧損

但已發現A不是個虛心接受批評的人


第二點則是:

A在炒房過程中獲利許多,發現比本業好賺

(......)

於是槓桿開太大,後來遇到了房地產實施奢侈稅

就資金上調度不過來了,也有跟地下錢莊借錢

最後就跑路了。

聽B說,偶爾在公司附近還會看到地下錢莊的來巡邏


B很感慨的表示,如果A肯聽朋友勸,專心做好研發,

經營管理方面,接受他人建議,那麼現在公司會很不得了,

因為A所取得的專利,有很高的應用性,會是另一個臺灣之光

也提了一下當初兩人吵架的對話:

「我幹嘛忌妒你呢? 你家是窮人我家是地主,你是公司董事長但是我是出資人,問你公司怎樣獲利才改善不行嗎?」

依據B的說法,他認為A內心有一種自卑,因而產生自傲,再加上確實有幾分才氣

所以聽不下別人的話,所以走歪了。


雖然說從小到大「人貴自知」「要謙虛」等等,很常聽到

但親身聽當事人講這方面的故事,感觸還是不一樣

尤其是聽到有人跟地下錢莊借了6000萬,是用來裝潢房子

後來還了1億多,竟然還沒還到本金,最後跑路,台灣留下老婆小孩

就更加驚悚了...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關於占卜與「天人之際」的學習歷程(三)

 關於占卜與「天人之際」的學習歷程(三)

 


一、

在上一篇中,關於最終的原則有可能性有初部討論

更具體的說,前面已經先假設一討宇宙制序的存在

並再進一步假設占卜當事人所處的狀態,與該宇宙制序的對應狀態相符

故吾人可以再進入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會準?


二、

可以用用親和力的理論解釋

親力是當事人發出

和力是占卜師所給予,故兩者相感的力量

導引出了這張被抽到的牌

因此親力要強,至少問卜者不是來玩玩心態

同時和力要夠,占卜師要給予關懷及回應


三、

因為解讀的是占卜師,因此占卜師對於掛象或者牌的意義要能夠有充份了解

而且,每個占卜師對於每一張牌的認知未必相同

若占卜師對於「挫折」只會用A牌來解讀

有很高的機會,他的當事人會抽到A牌

每一個象徵物對當事人意義不同,是不一樣的,因為生活經驗與認知不同

因此占卜師對牌意/掛象的理解與認知就很重要


有個民間小故事可以參考:

有一位老婆婆,誠心持誦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三十年

某日有個喇嘛,從她所住的地方路過,

一看房子上有很亮的光,到裡邊一問,

發現她把六字大明咒中的“吽”字念成牛字,

就說應該把“吽”字讀音唸"轟",她就接受了喇嘛的意見

過了些時候喇嘛再從這經過時,發現房子上沒有光了,

喇嘛就對她說,還是按過去的唸,

出門走了沒有多遠,回頭一看,房子上又該始出現光亮


故對於一張牌的意義,外界書怎麼寫是一回事,


占卜師怎麼了解與認知是另外一回事

實際占卜時,以占卜師的認知為準

故如果這為占卜師過去所學多年,或者自身體悟/創見

認為A牌代表B意義,則一個處於B狀態的個案尋求占卜時

透過親和力的作用,藉由此力量的發揮,將引導個案抽到B這張牌

如此,占卜師才可以透過B牌,了解的個案處於B狀態


四、

初步分析自此,我們先以兩點做結論:

1.占卜師應該做什麼

2.人可以自己做什麼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讀書筆記]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前面幾章技術性的暫先不表

第8章 超脫自我   少想點「自我」是讓自己精進的有效良方。


提到了認知不同,影響到能力的發揮,最有印象的是作者提到兩個案例:


案例一:

跟醫院的清潔人員說,當環境清理的比較乾淨時,

病人的復原狀況較好,併發感染機率較低,

清潔人員得到這樣的資訊後,清潔效果比以前更好了,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不單純是打掃

而是幫助更多人的健康。

有些醫院也把「清潔人員」改名為「健康維護組員」等名稱


案例二:

學校內有個團隊負責打電話募款

某天,有個曾經接受校方獎助學金的人

來感謝這些募款的團隊,讓當事人可以獲得助益度過難關

後來,這個團隊的募款成效也大幅上揚

我想這是因為他們認知道,募款工作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因此,過去曾在網路上看到類似這樣的小故事:

有一個人看到三個人在砌磚頭,過去問他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人說:砌磚

第二個人說:賺錢

第三個人說:蓋教堂


個人以為,本書第8章所分享的這兩個案例,可以有更高的說服力

以及更畫龍點睛的強調重點


而我們更可以思考,自己做事的動機為何、最終極的追求為何

與自己內心有共鳴的事情為何...


如此,應該能幫助自己做事不會迷惘

也能夠讓自己一方面安定於當下,另一方面卻是放眼於未來

看似矛盾,其實渾然一體。

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關於占卜與「天人之際」的學習歷程(二)

 一、

承上一篇,先討論第一個問題:

此一最終的原則有可能是什麼?

個人在易經繫辭傳獲得了思考方向,例如


上傳第四章: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下傳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

下傳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二、

因此,簡而言之

宇宙有其運作的原理,包含創造、生長、茁壯、乃至於毀滅與重生等等

易經是如同模型般,類比於這原理,64掛與384爻,展現了這些樣貌

故一個人的生命階段為何,可以類比到當事人所卜得之卦



三、

周易的64卦安排有順序嗎? 乾坤屯蒙....到最後是「既濟」與「未濟」

在序掛傳中,也提供了一些關於秩序的思考: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

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四、

因此引導到我們思考,若用塔羅牌,各大、小牌有無順序性?

在「其實你已經很塔羅了」一書中,就有類似的寫法。

但易經是1~64卦,而塔羅有:

大牌的0~21

四種性質的小牌1~10,還有其對應宮庭牌

較為複雜,未來可以另外再展開其討論。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企業與銀行往來系列-(9)三角貿易與OA LOAN

一、簡單描述回顧一下三角貿易:

美國的客戶下訂單

臺灣母公司接單後

委託海外子公司生產

海外公司再出貨至美國


二、金流的流向

美國公司付貨款給臺灣

臺灣公司付款給海外子公司

海外子公司購料、生產、支付當地員工的薪水、各項當地費用


三、資金需求

臺灣母公司收到美國貨款,可能是出貨之後若干天,假設60天

但臺灣母公司要預先支付海外子公司款項,以因應購料、薪水等支出

故有可能發生融資需求

但海外子公司,也有可能在當地直接跟銀行借款

先假設最終收款、成本支出都是美金,則只要看時間差即可

臺灣母公司有可能在若干短天期,需要借款支應

又或者,海外子公司直接跟當地銀行借款美金/當地貨幣

以因應購料與人事水電等費用等


四、OA Loan的使用及相關議題

承上,若為臺灣母公司借款,

臺灣母公司因為與海外子公司間發生交易

故有訂單、發票清單等文件

有可能申請進口OA


但此時是關係人間的交易單據

各銀行授信如何判斷,可能有不同的標準,

故反過來說,臺灣母公司有美國的訂單,

也有可能以出口OA形式,向銀行申請融資

但關於出口OA,銀行也會有一些審核標準

以及需要向臺灣母公司徵提的單據

進口或出口OA何者程序較簡便,有點難以直接評論

建議有需要的企業可以直接詢問服務的銀行


五、補充

三角貿易可能有另一變化,則是臺灣母公司代海外子公司購料

原料供應商直接出貨給海外子公司

也需留意幣別

例如說臺灣母公司以新臺幣、日幣購料

再請供應商運至越南生產,最後再從越南運到美國

越南當地還有越南盾的薪水支出

臺灣母公司收款美金

此時如何借款? 如何調度? 都需妥善規劃

降低公司的匯兌損失風險 

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關於「占卜」與「天人之際」的學習歷程(一)

關於占卜與「天人之際」的學習歷程(一)

一、
大學認識易學社社長
對於易經卜掛有很粗淺的認識

剛好也同時認識了占星社副社長
以及奇幻文學社的社長

前者教我認識了偉特牌,以及基本算塔羅的方法
後者向我介紹了拖特牌

在這一時間獲得了人生第一幅塔羅牌


二、
在這過程中衍生一個問題:

如果某人提出一個問題
同時進行了易經卜卦與塔羅抽牌

是否會有相同的答案?

撇開最終建議這一點
理論上在「現況的分析解讀」

應該偏向為"是"
(名偵探科南:真相只有一個)


三、
這又引導至下一個思考點:
是否有一個終極的力量
超越了這兩個占卜系統

是否存在一種最底層的理論
適用於各種層面?


老子道德經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四、
在思考過程中
從南懷瑾先生的書找到啟發
忘記確切出處

但先生說的到內容大概為:
「自己也可以創一套抽籤的籤文,也會很準」

似乎暗示,掌握了一些原則後
也可以規劃出占卜體系

另外一個講授內容為:
「神通有五種,占卜是依通,依靠外在的事物」


五、
故在此衍生出兩個問題:

其一:此一最終的原則有可能是什麼?
其二:「依通」的原理有可能是什麼?


[未完待續]

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摘要三本近期閱讀書籍當中關於台灣意識之片段

 整理近期閱讀三本書:


壹、蔡東杰,冷戰、霸權制序與兩岸外交,2019年,暖暖書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1971年退出聯合國,蔣經國1973轉換外交策略,提出「總體外交」,即除了形式上的外交關係外,也注意本質上的外交,如商務代表團、貿易代表處、遠東貿易中心甚至孫中山中心等。

能順利轉換主因在美國,因種種原因美國至1979年底才與北京正式建交,臺灣自1971-1979可以在繼續維持與美國邦交的情況下,逐步調整其對外關係..


...過去台灣在兩岸關係中的競爭手段,主要是透過依附於美國的全球「反共」意識型態來對抗中共,由於華府邁向和解(註:1979年建交)使此種口號不復具有正當性,台灣乃背迫將主權競爭戰場由「意識型態」轉向「制度差異」之爭,此即1981年國民黨通過《慣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並用「一國兩府」或「一國兩區」來回應大陸的「一國兩制」,以爭取平行對等談判地位之緣故。...


...大體來說,台灣在1987年「解嚴」與1989年北京的「六四」事件,不啻為此際兩岸關係帶來重大變數,前者激發了民主化運動,且在自我認同升高的同時,既讓擴大國際參與成為具共識之對外意題,加上自1970年代以來向大陸傾斜之外交壓力所累積之抑鬱,以及配合國際上對中共人權議題之撻伐聲浪,於是一度強化了兩岸之外交對抗。...


貳、胡為真,國運與天涯,2018年,時報出版

...聯合國的代表權在1971年易手後,大陸在國際組織上的作風是趕盡殺絕,外交上和其他國家建交時,也一定強調是「一個中國」,要求對方選邊,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所以臺灣許多人士受到如此打壓,自然而然就避諱了「中國」。...


參、鄭鴻生,重認中國,2018年,人間出版社。
作者論點整理:

一、關於從正反兩面分析台灣民族主義的建構:

(一)台灣民族建構的歷史條件
1.脫亞入歐的現代化追求:
日本在台所進行的現代化工程,為新的民族想像提供了否定過去的武器,對舊有文化的自卑感,轉成了否定中國身份的心理條件。台灣菁英想直接跟西方最先進者連結,而非透過北京或上海轉一手,與中國大陸競逐誰更現代化的心理,為追求現代性的底層心理機制。
2.親美反共意識:
對中國的否定,除了來自現代化因素外,也弔詭的發生在國民黨政權時期,因親美反共意識,為台灣的民族主義事業清除了思想上的抗體,將中國大陸視為對立的他者。此親美反共的思想框架,日後轉變為親美反中,為一樣的意識形態與一樣的對立面。

(二)台灣民族建構的歷障礙
1.清末以來的中華民族主義,以及國民黨強化了關於中華民族建立的物質/非物質元素,如台北故宮文物,又如現實的「台澎金馬」領域,金馬人是否為新台灣人?此為台灣民族想像所內涵的矛盾。
2.文明包容觀為台灣人長久以來的潛意識,把相同文化和宗族連帶的都認為是自家人的心理底層機制。
3.排它性問題。台灣人這名稱因為歷史原因,與講閩南語的移民緊緊綁在一起,成為後來台灣人政治運動難以避免的身份核心。李登輝為解決此排他性,提出新台灣人之名詞,企圖涵蓋本省外省客家原住民等,但並不成功。

二、關於「歷史虛無主義的空洞主體」:

...台獨運動看似對過去在台灣曾經存在的所有政權一視同仁,包擴統治台灣長達二百多年的清朝及之前的明鄭。如此就將這兩百多年間移民台灣的閩南民族,也就是如今台獨運動的主要成份,歸類為外來政權的後代了。這種自我否定就難以避免的要去鄙視自己的先祖,否定自身的來歷,割斷自己的歷史,包括遺忘日據時期台民抗日史與前清先民的勞動成果,進而棄決閩南文化的主體。...

...問題在於我們台灣人的文化、語言與先祖都是與中國/閩南如此難以切割,我們的心理結構與行為模示也都是那麼的中國/閩南。...

...台灣民族建構者如此一方面倡言台灣人的主體性,另一方面卻在切割自己的歷史傳承,以否定中華文化組成部分的閩南文化為代價,來自我掏空,這是台灣民族建構最大的內在問題。...



三、關於和解之可能性:

...因此只要身分問題一日不解,台灣內部就一直會有「非台灣人存在,這些心理障礙顯示李登輝理想中的「新台灣人」的困難所在。所以說族群政治雖是台獨運動做有效的武器,卻由於其必然製造台灣的內部衝突,又是其罩門。

...這無疑是身份政治上的一大弔詭,就是說,前面有閩南語族移民所建立起來的台灣人身份的局限性,必須在不拒絕中國人身份(註:應為歷史與文化層面)的條件下才能被打破,才得以鬆綁開放,容納所有的台灣人民,包括原住民、客家、外省、外籍配偶,所有住在台灣而想擁有台灣人身份的任何人。這才會是李登輝「新台灣人」真正確立的時刻。...



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關於股權與經營權爭奪戰

前幾天聽前輩分享,略為整理如下:


市場上偶爾會看到,甲公司透過市場公開操作,購買乙公司股票

最終於董事會取得主導權


或常聽到「市場派」、「公司派」如何的針鋒相對


前輩分享了關於這類爭議行為,有那些重點是該掌握的


分為五項:

1.股權盤點

2.提名作業

3.委託書徵求

4.外資投票

5.配票



摘要如下:


1.股權盤點

公司派或市場派,要先看自己手頭股權多少

主要大股東還有誰? 

這些大股東站在那一邊?

是否可爭取到自己方?


大量買股是否好的策略? 因為可能愈買愈貴



2.提名作業

提名董事,要符合什麼資格與規範?

例如某公司,曾經以市場派提名的名單

其資格不符為理由,將市場派所提候選人都直接剔除


這樣就算市場派掌握的股份再多,要投票也沒得投了

另外還有一些考量點:


舊的要繼續提名, 其過往出席率、表現如何?

提名新的, 其專業如何?

如何增加多元化, 如性別、背景?

 


3.委託書徵求


這邊點出一個問題:

小股民開心的去換紀念品交出委託書

但他們真的知到要選誰嗎? 真的知道要決議的事項嗎?

恐怕大多人都沒有



有心人士想要獲取公司股權, 買股票很貴, 買委託書很便宜

會影響到公司正常營運

故未來應想辦法改善



股民若發現某年的紀念品特別好, 通常是因為三年一次的董監事改選


故市場派或公司派, 會需要綁定一些通路:

如三大委託書徵求通路商、主要券商等等


而紀念品的選購與配送, 也要注意




4.外資投票


外資很忙, 通常參考顧問公司的建議投票

主要的外資投票服務公司如:

ISS(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

AA(Alliance Advisors)

ICS(ISS Corporation Solutions)

GL(Glass Lewis)


故市場派或公司派, 跟這些顧問公司打好關係, 會有幫助


5.配票

這個比較技術, 如同打橋牌

也要猜測對方的配票策略


2020年較有趣的應為台新銀行在彰銀的策略

取得全數獨董


依法規, 台新就算賣彰銀股票賣光, 獨董席位不變


但若是一般董事席位, 持股降低1/2會需要解任


2020年8月9日 星期日

[讀書筆記]小山薰堂人脈學

 書名:小山薰堂人脈學

作者:小山薰堂(註:其為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的編劇)


全書以淺白流暢並略帶詩意的文句排列

對於技術性著墨較少

主要是偏向於作者的心法與人生哲學

如不斷的行善、心靈的平靜與找到自我




摘要:


第一章:來自謝蟹逅的連結

1.發名片的心態上,要抱持著對方可能會與你有重大影響,如此可避免漫不經心的發送


2.要對對方感興趣,有想了解的事情


3.事後再聯絡更新連結 


4.做為資訊提供者


第二章:來自想像力的連結

1.嘗試多去了解與體會對方想法


2.「一旦迷失自己的原點,便看不到真正美好的東西」


3.試著探索對方不為人知的一面,找到感動的開關


4.找到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心靈處所,例如重大事情在這個地方可祈禱



第三章:來自命運的連結

1.存錢不易,但培養自己讓別人想投資,較為可能


2.不要在意他人眼光


3.相信自己運氣會更好


4.決定好想做的主題,出門走走尋找靈感



第四章:來自人性力量的連結

1.尊重自己的工作


2.行善能招來好事,思考如何讓大家開心/幸福


3.失拜中潛藏機會的種子


4.有時一些掌控外的插曲,可感受到人與人間互動的魅力


第五章:來自心的連結

1.找到一處洗滌心靈的地方

(註:有點像是第二章的第4點,心靈處所

但差異點為,在此為當自己被欲望所蒙蔽

或者忘了初衷時,可在此處洗,滌回歸本心)


2.能言善道並非最重要,而是成為讓人與你相處時

都能感到放鬆自在


3.明信片可創造不錯的連結效果



第六章:來自夢想的連結

1.不要猶豫,努力追逐夢想,因為不做就沒有機會


2.偶爾做一件「跟平常你的形象中完全不同的事情」

行為異於平常→摩擦→不一樣的感受→新的事物原動力


3.鼓起用氣去搭訕


4.描繪「十年後理想的自己」,努力去進行

如此,每天就能感受自己「朝著目標邁進」

生活的動力就不一樣了

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企業與銀行往來系列-(8)時間概念

時間概念比較抽象,但影響深遠

舉例如下:

一、計算營運週轉天期

進貨:下了訂單之後,何時東西會到貨?

例如向國外買大宗物資,可能流程包含:

下訂單→付訂金→出貨→船運天期→到貨→支付尾款

銀行員對於客戶在實務面如何運作,要多了解

在財務報表上,一般只會看到應付帳款多少

在使用 (銷貨成本/以應付帳款)*365這樣的公式

來計算付款天期。

反過來說,在銷貨方面,也有可能先收訂金多少

當出貨給客戶後,以每個月的幾號為切帳點,再抓幾個月後付款

即常聽到的月結多少天。


二、規劃投資需求

當新聞看到,某某公司要到某一國家設廠

其涉及層面很廣:

公司設立登記要多久?

先設立辦事處,再設立分公司?

土地用買的還是租的? 購地/租地 需要跟誰申請? 流程?

廠房規劃、興建所需時間

設備的購買→製造→船運→安裝→試車→量產

所需時間多久,付款時程如何安排

例如訂金→到貨付款→驗收後尾款


而在銀行跟客戶的互動當中,就是要配合這些時間點

規劃資金提供的方案

三、其它所需的時間

一些法律事務,例如律師製作合約

登記,例如走外債的話有外債之登記審核

銀行自己申請額度到通過審核,預估多久

聯貸的話,各銀行申請時間要多久

如果是常董會權限,各銀行常董會多久開一次


四、舉例

若借款人在國外,想用聯貸,購買機器設備

常董會過案→簽約→外債登記→撥款→客戶支付款項

其中各自要多久時間? 是否會來不及?

客戶董事長會不會剛好某個時間出國不在,無法簽約?


故,媒體上看到企業宣布投資,到真的落實,會有一段時間

例如買設備,會有下訂單→設備商製造→出貨→安裝→試車→量產

故實際對產能的影響,要考慮時間因素

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整理一篇民國76年,關於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論文

最近在整理一些參考資料中,本篇目的為了解前人的想法為何(民國76年時的研討會),不代表本人立場,合先敘明,理性,勿戰。


文章名稱: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理論與具體方案之討論
作者:鄭興弟(時任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所長)
時間:民國76年。


摘要:

一、文章之時代背景與作者認知

(一)背景

民國7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38年國民政府徹退來臺,剛好在臺灣又經營了38年。

(補充,再往下一個38年,即為民國114年/西元2025年。)


以民國76年該篇論文發表的時間點,

政治方面,臺灣已規劃解嚴,中央民代開放選舉

經濟方面,臺灣人均GDP3,750美金 大陸人均GDP約300美金

文化方面,臺灣已建制兩廳院科博館等,各縣市有文化中心

(註:大陸民國55至65年為文化大革命,民國67年開始改革開放,後於民國78年發生天安門事件)

(二)本文作者對三民主義的敘述

民族:要恢復民族固有道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固有政治哲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與平天下),民族主義本身包涵固有道德與民族文化

民權:考試監察權為中國固有制度,於民國76年之時間點,已步入解嚴、開放黨禁報禁,推展政治民主化。

民生: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但鼓勵私營企業,推動社會互助,摒棄階級鬥爭,此與傳統文化相合。

二、理論
(一)新方法傳播(Diffusion of Innovation)理論,引用Everett Rogers之理論,新方法的傳播要經過瞭解、興趣、評估、試驗以及採納五個階段,文中提出大陸設立深圳等地經濟特區,為採納階段,並期許臺灣經驗加速向大陸傳播。


(二)擴散(Spill Over)理論,本文作者引用Ernst Hss之理論,Ernst Hss把整合視為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幾個不同國家或社會環境的政治行為者改變他們的忠誠,期望和政治活動,形成一個新的權力中心。此一新權力中心的機構和制度具有對從前不同國家或社會環境的管轄權』。

本文作者舉歐盟為例,其最初為六個國家所組成之歐洲煤鋼共同體,之後擴大參與國家,進行經濟整合後,再進入政治整合與軍事整合。

(註:Hass所代表的新功能主義過去一段時間為主流,但其後隨歐盟發展過程,所發生的許多現象,無法以新功能主義解釋,自民國76年迄今,整合理論亦有長足發展,近年主流者可粗略分為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及建構主義這三大領域,本文在此不展開,但有興趣者可再尋找相關文獻參閱。)


(三)匯合(Convergence)理論
本文作者引用Talcott Parsons等學者之理論,認為社會變遷的基本原則是進化調勢能力(evolving adaptive capacity),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社會在結構面上有差異,但功能運作上有相似處,隨著時代的進化,認為共產社會將逐漸與西方世界相似。


三、方法

至於在「如何」推動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在這篇文章中可以發現,是以軟性為主,例如:
(一)鼓勵民間企業參與大陸開發市場,由物質面再進入精神面的影響
(二)加強從文化觀點講述三民主義而非政治觀點
(三)臺灣模式推展至海外華人社會、大陸留學生增加認同,再帶動大陸改變
(四)要求中共開放部份區域試驗三民主義


(註:在此需特別指出,於民國76年時本文作者已指出認同問題,截錄原文如下:
「...大陸淪陷悠忽已三十八年,超過一代以上。台海兩岸雲山阻隔,在臺灣成長的年輕一代,對大陸已發生『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他們只能從地理書本和模型圖上認識中國大陸...」)

(註:文中另有其它方法,限於本摘要篇幅,僅列舉部份,其餘部份請參閱原文,以33年後當今觀之,或許會覺得有些過於理想化,或者有些是看到負面效果,但每個人都受到所處時代環境所限,此為閱讀時應有的理解)

四、結論
在這篇民國76年的文章當中,作者對於何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對於統治權力的問題,並無多談,其關注者,在於大陸政治、經濟及文化發展,如作者在結論中所言:

「...大陸經濟學台灣,政治學台北,文化回歸中國傳統之日,也將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時。」

以上的言論,對於33年的後我們,在提問「何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可以得到一個參考答案。

至於推動的背後動機,從本文作者所言:

「推動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工作正如爬最高的山峰,開拓國家建設新境界」

「因為大陸在那邊,中國人未來的希望也在那邊」

個人推論對作者而言,是一種情懷與理想,雖然政治上分隔,但民族層面仍屬認同,故期望大陸人民仍有更好的生活。


五、後記

筆者認為,社會要發展更好,人跟人之間需要有包容心,本次特別整理這篇論文摘要,試圖分析於上一輩的人心目中,觀點可能為何。

經整理完這篇文章,或許可以就當年(約略是1980年代)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命題,條列式整理如下:
(一)兩岸於民族情感上為一體
(二)分隔分治三四十年,臺灣發展比大陸好很多
(三)希望大陸學習臺灣作法,放棄共產主義
(四)文化上,回歸中華文化,此為民族主義部份
(五)政治上,開放民主改革,此為民權主義部份
(六)經濟上,學習臺灣經驗,此為民生主義部份
(七)至於誰統治誰,暫不討論

(註: 吾人需要再往前回顧歷史,因國民政府遷臺初期,仍然有使用武力反攻大陸的想法。就本文中,所討論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偏向以軟實力影響中國,讓兩岸的政治經濟文化趨於相同,不涉及統治)

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讀書筆記]萊茵河哲學咖啡館

[讀書筆記]萊茵河哲學咖啡館
關於人我關係

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在此先摘要兩個章節:
第16章,介紹了德國社會學家羅薩(Hartmit Rosa, 1965-)
羅薩提出了共鳴(Moderne)之理論:

好的生活不是累積更多資源,而是擁有豐富的共鳴經驗
共鳴不僅止於人跟人之間,還包含了人對於整個世界

例如: 在觀賞藝術品、在教堂祈禱、在大合唱當中,
或者獨自一人面對大自然的壯麗,
此時,人會有一種昇華的時刻

共鳴是一種個人與外在世界連結的體驗,
如果不快樂,也許所處之地點不是關鍵
而是在於改變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因此我們可以用共鳴的角度,來處理主體-客體的關係
若單純的堅持以自己的節奏存在,此時不論處於鄉間或城市
都無法產生共鳴

第18章,介紹到布伯(Martin Buber, 1878-1965)
布伯認為,人類的存有關係,根本性的可以分為兩種
1. 我-它 (Ich- Es)
2. 我-你 (Ich Du)

在我它關係中,代表的是我與對方的疏遠、無關
在我你關係中,是一種邂逅與夥伴關係
這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另外,布伯認為,沒有「我」本身,只有「關係當中」的「我」
而從「我你」的人類「共存關係」,才能進入「精神本質」

也從「我你」關係中,存在人神對話的可能。
要感受到神,先肯定「你」,並在「你」中肯定「我」的存在。


以下為個人心得:

生命中許多面臨的問題、或者社會上許多的現象
可能來自於了「我-它」關係過多,「我-你」關係過少
也可能因缺少共鳴,而使得人對外冷莫對內空虛


在閱讀中直接想起的,是儒家所提的「仁」
以及「親親仁民、仁民愛物」
乃至於用世界共鳴的角度來思考「天人合一」

但在此引出一個可以持續討論的問題: 
當只有一個人的存在,如何感受到自我,甚至感受到上帝/天

若用「我-它」、「我-你」關係來看,可能很難
但若依羅薩所提共鳴理論,似乎一人也是可以的

未來若有機會辦實體讀書會,可以大家多交流
討論對於自己的心及對於外在的世界
是如何體認與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