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前輩分享,略為整理如下:
市場上偶爾會看到,甲公司透過市場公開操作,購買乙公司股票
最終於董事會取得主導權
或常聽到「市場派」、「公司派」如何的針鋒相對
前輩分享了關於這類爭議行為,有那些重點是該掌握的
分為五項:
1.股權盤點
2.提名作業
3.委託書徵求
4.外資投票
5.配票
摘要如下:
1.股權盤點
公司派或市場派,要先看自己手頭股權多少
主要大股東還有誰?
這些大股東站在那一邊?
是否可爭取到自己方?
大量買股是否好的策略? 因為可能愈買愈貴
2.提名作業
提名董事,要符合什麼資格與規範?
例如某公司,曾經以市場派提名的名單
其資格不符為理由,將市場派所提候選人都直接剔除
這樣就算市場派掌握的股份再多,要投票也沒得投了
另外還有一些考量點:
舊的要繼續提名, 其過往出席率、表現如何?
提名新的, 其專業如何?
如何增加多元化, 如性別、背景?
3.委託書徵求
這邊點出一個問題:
小股民開心的去換紀念品交出委託書
但他們真的知到要選誰嗎? 真的知道要決議的事項嗎?
恐怕大多人都沒有
有心人士想要獲取公司股權, 買股票很貴, 買委託書很便宜
會影響到公司正常營運
故未來應想辦法改善
股民若發現某年的紀念品特別好, 通常是因為三年一次的董監事改選
故市場派或公司派, 會需要綁定一些通路:
如三大委託書徵求通路商、主要券商等等
而紀念品的選購與配送, 也要注意
4.外資投票
外資很忙, 通常參考顧問公司的建議投票
主要的外資投票服務公司如:
ISS(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
AA(Alliance Advisors)
ICS(ISS Corporation Solutions)
GL(Glass Lewis)
故市場派或公司派, 跟這些顧問公司打好關係, 會有幫助
5.配票
這個比較技術, 如同打橋牌
也要猜測對方的配票策略
2020年較有趣的應為台新銀行在彰銀的策略
取得全數獨董
依法規, 台新就算賣彰銀股票賣光, 獨董席位不變
但若是一般董事席位, 持股降低1/2會需要解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