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摘要三本近期閱讀書籍當中關於台灣意識之片段

 整理近期閱讀三本書:


壹、蔡東杰,冷戰、霸權制序與兩岸外交,2019年,暖暖書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1971年退出聯合國,蔣經國1973轉換外交策略,提出「總體外交」,即除了形式上的外交關係外,也注意本質上的外交,如商務代表團、貿易代表處、遠東貿易中心甚至孫中山中心等。

能順利轉換主因在美國,因種種原因美國至1979年底才與北京正式建交,臺灣自1971-1979可以在繼續維持與美國邦交的情況下,逐步調整其對外關係..


...過去台灣在兩岸關係中的競爭手段,主要是透過依附於美國的全球「反共」意識型態來對抗中共,由於華府邁向和解(註:1979年建交)使此種口號不復具有正當性,台灣乃背迫將主權競爭戰場由「意識型態」轉向「制度差異」之爭,此即1981年國民黨通過《慣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並用「一國兩府」或「一國兩區」來回應大陸的「一國兩制」,以爭取平行對等談判地位之緣故。...


...大體來說,台灣在1987年「解嚴」與1989年北京的「六四」事件,不啻為此際兩岸關係帶來重大變數,前者激發了民主化運動,且在自我認同升高的同時,既讓擴大國際參與成為具共識之對外意題,加上自1970年代以來向大陸傾斜之外交壓力所累積之抑鬱,以及配合國際上對中共人權議題之撻伐聲浪,於是一度強化了兩岸之外交對抗。...


貳、胡為真,國運與天涯,2018年,時報出版

...聯合國的代表權在1971年易手後,大陸在國際組織上的作風是趕盡殺絕,外交上和其他國家建交時,也一定強調是「一個中國」,要求對方選邊,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所以臺灣許多人士受到如此打壓,自然而然就避諱了「中國」。...


參、鄭鴻生,重認中國,2018年,人間出版社。
作者論點整理:

一、關於從正反兩面分析台灣民族主義的建構:

(一)台灣民族建構的歷史條件
1.脫亞入歐的現代化追求:
日本在台所進行的現代化工程,為新的民族想像提供了否定過去的武器,對舊有文化的自卑感,轉成了否定中國身份的心理條件。台灣菁英想直接跟西方最先進者連結,而非透過北京或上海轉一手,與中國大陸競逐誰更現代化的心理,為追求現代性的底層心理機制。
2.親美反共意識:
對中國的否定,除了來自現代化因素外,也弔詭的發生在國民黨政權時期,因親美反共意識,為台灣的民族主義事業清除了思想上的抗體,將中國大陸視為對立的他者。此親美反共的思想框架,日後轉變為親美反中,為一樣的意識形態與一樣的對立面。

(二)台灣民族建構的歷障礙
1.清末以來的中華民族主義,以及國民黨強化了關於中華民族建立的物質/非物質元素,如台北故宮文物,又如現實的「台澎金馬」領域,金馬人是否為新台灣人?此為台灣民族想像所內涵的矛盾。
2.文明包容觀為台灣人長久以來的潛意識,把相同文化和宗族連帶的都認為是自家人的心理底層機制。
3.排它性問題。台灣人這名稱因為歷史原因,與講閩南語的移民緊緊綁在一起,成為後來台灣人政治運動難以避免的身份核心。李登輝為解決此排他性,提出新台灣人之名詞,企圖涵蓋本省外省客家原住民等,但並不成功。

二、關於「歷史虛無主義的空洞主體」:

...台獨運動看似對過去在台灣曾經存在的所有政權一視同仁,包擴統治台灣長達二百多年的清朝及之前的明鄭。如此就將這兩百多年間移民台灣的閩南民族,也就是如今台獨運動的主要成份,歸類為外來政權的後代了。這種自我否定就難以避免的要去鄙視自己的先祖,否定自身的來歷,割斷自己的歷史,包括遺忘日據時期台民抗日史與前清先民的勞動成果,進而棄決閩南文化的主體。...

...問題在於我們台灣人的文化、語言與先祖都是與中國/閩南如此難以切割,我們的心理結構與行為模示也都是那麼的中國/閩南。...

...台灣民族建構者如此一方面倡言台灣人的主體性,另一方面卻在切割自己的歷史傳承,以否定中華文化組成部分的閩南文化為代價,來自我掏空,這是台灣民族建構最大的內在問題。...



三、關於和解之可能性:

...因此只要身分問題一日不解,台灣內部就一直會有「非台灣人存在,這些心理障礙顯示李登輝理想中的「新台灣人」的困難所在。所以說族群政治雖是台獨運動做有效的武器,卻由於其必然製造台灣的內部衝突,又是其罩門。

...這無疑是身份政治上的一大弔詭,就是說,前面有閩南語族移民所建立起來的台灣人身份的局限性,必須在不拒絕中國人身份(註:應為歷史與文化層面)的條件下才能被打破,才得以鬆綁開放,容納所有的台灣人民,包括原住民、客家、外省、外籍配偶,所有住在台灣而想擁有台灣人身份的任何人。這才會是李登輝「新台灣人」真正確立的時刻。...



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關於股權與經營權爭奪戰

前幾天聽前輩分享,略為整理如下:


市場上偶爾會看到,甲公司透過市場公開操作,購買乙公司股票

最終於董事會取得主導權


或常聽到「市場派」、「公司派」如何的針鋒相對


前輩分享了關於這類爭議行為,有那些重點是該掌握的


分為五項:

1.股權盤點

2.提名作業

3.委託書徵求

4.外資投票

5.配票



摘要如下:


1.股權盤點

公司派或市場派,要先看自己手頭股權多少

主要大股東還有誰? 

這些大股東站在那一邊?

是否可爭取到自己方?


大量買股是否好的策略? 因為可能愈買愈貴



2.提名作業

提名董事,要符合什麼資格與規範?

例如某公司,曾經以市場派提名的名單

其資格不符為理由,將市場派所提候選人都直接剔除


這樣就算市場派掌握的股份再多,要投票也沒得投了

另外還有一些考量點:


舊的要繼續提名, 其過往出席率、表現如何?

提名新的, 其專業如何?

如何增加多元化, 如性別、背景?

 


3.委託書徵求


這邊點出一個問題:

小股民開心的去換紀念品交出委託書

但他們真的知到要選誰嗎? 真的知道要決議的事項嗎?

恐怕大多人都沒有



有心人士想要獲取公司股權, 買股票很貴, 買委託書很便宜

會影響到公司正常營運

故未來應想辦法改善



股民若發現某年的紀念品特別好, 通常是因為三年一次的董監事改選


故市場派或公司派, 會需要綁定一些通路:

如三大委託書徵求通路商、主要券商等等


而紀念品的選購與配送, 也要注意




4.外資投票


外資很忙, 通常參考顧問公司的建議投票

主要的外資投票服務公司如:

ISS(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

AA(Alliance Advisors)

ICS(ISS Corporation Solutions)

GL(Glass Lewis)


故市場派或公司派, 跟這些顧問公司打好關係, 會有幫助


5.配票

這個比較技術, 如同打橋牌

也要猜測對方的配票策略


2020年較有趣的應為台新銀行在彰銀的策略

取得全數獨董


依法規, 台新就算賣彰銀股票賣光, 獨董席位不變


但若是一般董事席位, 持股降低1/2會需要解任


2020年8月9日 星期日

[讀書筆記]小山薰堂人脈學

 書名:小山薰堂人脈學

作者:小山薰堂(註:其為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的編劇)


全書以淺白流暢並略帶詩意的文句排列

對於技術性著墨較少

主要是偏向於作者的心法與人生哲學

如不斷的行善、心靈的平靜與找到自我




摘要:


第一章:來自謝蟹逅的連結

1.發名片的心態上,要抱持著對方可能會與你有重大影響,如此可避免漫不經心的發送


2.要對對方感興趣,有想了解的事情


3.事後再聯絡更新連結 


4.做為資訊提供者


第二章:來自想像力的連結

1.嘗試多去了解與體會對方想法


2.「一旦迷失自己的原點,便看不到真正美好的東西」


3.試著探索對方不為人知的一面,找到感動的開關


4.找到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心靈處所,例如重大事情在這個地方可祈禱



第三章:來自命運的連結

1.存錢不易,但培養自己讓別人想投資,較為可能


2.不要在意他人眼光


3.相信自己運氣會更好


4.決定好想做的主題,出門走走尋找靈感



第四章:來自人性力量的連結

1.尊重自己的工作


2.行善能招來好事,思考如何讓大家開心/幸福


3.失拜中潛藏機會的種子


4.有時一些掌控外的插曲,可感受到人與人間互動的魅力


第五章:來自心的連結

1.找到一處洗滌心靈的地方

(註:有點像是第二章的第4點,心靈處所

但差異點為,在此為當自己被欲望所蒙蔽

或者忘了初衷時,可在此處洗,滌回歸本心)


2.能言善道並非最重要,而是成為讓人與你相處時

都能感到放鬆自在


3.明信片可創造不錯的連結效果



第六章:來自夢想的連結

1.不要猶豫,努力追逐夢想,因為不做就沒有機會


2.偶爾做一件「跟平常你的形象中完全不同的事情」

行為異於平常→摩擦→不一樣的感受→新的事物原動力


3.鼓起用氣去搭訕


4.描繪「十年後理想的自己」,努力去進行

如此,每天就能感受自己「朝著目標邁進」

生活的動力就不一樣了

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企業與銀行往來系列-(8)時間概念

時間概念比較抽象,但影響深遠

舉例如下:

一、計算營運週轉天期

進貨:下了訂單之後,何時東西會到貨?

例如向國外買大宗物資,可能流程包含:

下訂單→付訂金→出貨→船運天期→到貨→支付尾款

銀行員對於客戶在實務面如何運作,要多了解

在財務報表上,一般只會看到應付帳款多少

在使用 (銷貨成本/以應付帳款)*365這樣的公式

來計算付款天期。

反過來說,在銷貨方面,也有可能先收訂金多少

當出貨給客戶後,以每個月的幾號為切帳點,再抓幾個月後付款

即常聽到的月結多少天。


二、規劃投資需求

當新聞看到,某某公司要到某一國家設廠

其涉及層面很廣:

公司設立登記要多久?

先設立辦事處,再設立分公司?

土地用買的還是租的? 購地/租地 需要跟誰申請? 流程?

廠房規劃、興建所需時間

設備的購買→製造→船運→安裝→試車→量產

所需時間多久,付款時程如何安排

例如訂金→到貨付款→驗收後尾款


而在銀行跟客戶的互動當中,就是要配合這些時間點

規劃資金提供的方案

三、其它所需的時間

一些法律事務,例如律師製作合約

登記,例如走外債的話有外債之登記審核

銀行自己申請額度到通過審核,預估多久

聯貸的話,各銀行申請時間要多久

如果是常董會權限,各銀行常董會多久開一次


四、舉例

若借款人在國外,想用聯貸,購買機器設備

常董會過案→簽約→外債登記→撥款→客戶支付款項

其中各自要多久時間? 是否會來不及?

客戶董事長會不會剛好某個時間出國不在,無法簽約?


故,媒體上看到企業宣布投資,到真的落實,會有一段時間

例如買設備,會有下訂單→設備商製造→出貨→安裝→試車→量產

故實際對產能的影響,要考慮時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