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企金業務]企金人員的三種素養

 



還記得進銀行第一年,

資深主管說:

   「要當一個 Banker

       而不只是一個 Sales

第三年,又聽到另一位資深前輩說:「好的企業金融從業人員,要同時是律師、會計師、

還有經濟學家。」

事後回頭看,

這兩段話其實互相呼應



先談「律師」:

銀行員會收到企業財務人員轉述該公司的法務意見。


因此要能聽得懂基本條款,

以及能回應基本問題,

不要被輕易問倒。



思維方面:清楚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關係、擔保品設定議題、違約事件的發生可能。

洽談授信業務時,

才知道哪些條件該主動提出,

客戶哪些要求必須婉拒。

再談「會計師」:

實務上,寫徵信報告時,

要能看得懂財報、善於分析。

思維方面:

站在客戶財務主管的角度,

了解企業決策對財報的影響。

(例如:發可轉債,未來轉換會拉高股本、稀釋 EPS)

最後談「經濟學家」:

客戶關心利率、匯率走勢,

銀行員要能取得與整理資訊。


產業面同樣重要:

供應鏈變動、同業競爭關係、

市場需求變化,都是評估授信風險所需。

思維方面:

對於企業的投資、融資環境,有更深入的理解,

才能更全面分析企業客戶。

累積到一定經驗後,會形成自己的觀點,幫助判斷客戶可能面對的情境。

如果銀行員

對於主要金融產品特性熟悉,

再加上這些思維的靈活運用,

與企業客戶可以有更深入而有意義的對談,尋找合作空間,

創造雙贏。

成為可靠的 Banker

不僅只是 Sales

後記:感謝前輩的金玉良言,隨著時間推移,體會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