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聆聽了台大管中閔校長演講
在此不依照演講內容順序,只寫幾個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些用詞也略為調整
1.指導研究生的方式有三種
a.花瓶插花:直接給學生一個題目做,學生做完也可以畢業了,就好像插花一樣,插上去很好看,但是沒幾天就會凋謝了
b.盆栽種植:給一個方向,學生自己做出來,最後會長出自己期待的樣子
c.土壤改良:從最基本開始,並且期許學生眼界要高,目標要遠。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也是自己跟學生互相學習的過程
對於自己當老師的責任:帶一批學生走計量經濟理論這個領域,並且帶學生走入學術的國際舞台。
2.想起以前另外讀過的爬山比喻:
指導大學生:老師帶學生走登山步道
指導碩士生:老師給學生一張地圖還有一把開山刀
指導博士生:老師手指向某個山頭,學生自己想辦法
3.帶領學生的細心:
帶出國開研討會之前,會要求學生模擬簡報三四次,主要考量很多學生沒有國際經驗,怕學生會緊張影響表現,當學生正式上台報告時,老師自己也會坐在台下,以利於第一時間可以上來救援。另外,學生的論文,每個字都會看,認真修訂。
4.投稿的插曲:
因為所做的領域當時很新潮,剛開始的論文發表在一些理工科領域的期刊上,結果一段時間後,經濟系主任溫馨提示:未來升等的時候,經濟系上的老師未必會認同這些期刊,因此後來轉投一些傳統經濟學領域的期刊。
5.為了升等的努力:
當時目標為提早在5年順利升等(early pormotion),而非傳統的6年,因此用兩倍的努力,例如發現過去的人約6~7篇升等,自己投稿發到十幾篇,又或者可能被挑戰說英文能力不佳影響教學,因此努力獲得了兩次優秀教師。
6."功不唐捐"
(投入的功夫不會白白浪費)
在求學過程中讀了很多數學,有些可能到現在也用不到,但有些是在做研究過程中,自然浮現而幫上忙,因此鼓勵還是要盡力努力投入。
7.多方討論請教
有時候遇到問題的時候問別人,別人可能不知道答案,但是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刺激思考,獲得靈感,因此後來有些給予幫助的學者,也邀請在該篇論文掛共同作者。
8.面對外在的不公義
要有理由相信自己是對的,當相信自己是對的,就是專注以及堅持,未必會獲得公平的對待,但是對得起自己。
(註:而這個理由是什麼,為什麼內心深處相信這是對的,要靠平常不段的努力與累積,是奠基於自我覺察、了解與信仰)
9.公部門任職
不同層級的人,都有可能做到某些事,但不保證每件事情都能改變,有些體制、結構的問題,甚至連行政院長都沒辦法改變。
10.幾個跟經濟相關的笑點
a.喜歡做實證的原因:至少會有一定的結果,不像做理論...
(不禁噗哧一笑,有點引戰意味喔!)
b.讀書的時候,總經最讀不懂,很多學派有很多論點,難怪這個世界上各國政策都不一樣很混亂
(哎呀呀,好像又是引戰...)
c.想不到當初博士論文做的題目,現在變成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真是太sexy了
11.當兵
軍隊就是一個認真做假的地方。
12.香港
透明與法治是過去香港可以成為金融中心的原因,但目前至少透明這一點,是受到動搖的。
13.放閃
"老婆17歲的時候就認識她了,二十多歲以後我都叫她老太婆,但結婚四十多年不一樣了,我現在都叫她小姑娘"
14.轉變的原因
1979年畢業去東引當兵,剛好遇到中美斷交,突然驚覺自己沒有一技之長,開始擔心害怕,「他生未卜此生休」,決定要改變。
在軍中也有受到刺激,因為發現某個中將在上空中大學的課補足學歷。
後來到美國唸書的時候,投入大量時間補回大學沒學好的東西。
15.高中大學的不認真,但隱含了一些自己的個性
喜歡文學、詩,是因為日常使用文字,會看到很多的嘗試、變化
喜歡搖滾樂,是因為有多種樂器配置,產生意外、驚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