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央行數位貨幣(CBDCs)

 關於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 CBDCs)

(一)發行CBDC的誘因,參考2021年10月央行總裁公開演講:

1.新興國家金融基礎設施不足、現金發行成本過高及民間推動電子支付成果不佳,因此由央行發行 CBDC作為民眾基本的電子支付工具,可實現普惠金融政策目標;

2.瑞典和中國則是因為民間行動支付壟斷市場、排擠現金使用,因此央行若能推出 CBDC,可望如同本文作者所提出的,彌補現金缺口,讓民眾可以於支付體系中獲得安全的央行貨幣。


(二)發行CBDC須具備的特性:

另外參考今(2021)年我國央行對於CBDC的報告中,提到CBDC需要具有幾項特性,如完整性(integrity,須有強大的資安保護機制,以確保系統正確運行)、強健性(robustness,能維持營運不中斷,隨時都能正常提供服務)、以及強韌性(resilience,有能力去抵抗、承受斷電、網路斷線等各種不利的情況,並能從中復原)。


(三)我國進度:

於2021年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表示,我國央行於2020年成立CBDC研究計畫專案小組,央行的角度有四個考量:

1,發行的類型(零售型、批發型或者兩種皆有)

2.中心化的程度(完全去中心化、完全中心化或介於兩者之間);

3.企業/個人直接在央行開設帳戶,或是先由商業銀行在央行開戶之後,企業/個人再於銀行開立數位錢包等方式;

4.匿名程度高低與交易隱私的管理。

整體而言我國央行尚於評估階段,另外央行總裁亦有表示發行CDBC未必有先行者優勢,故預期我國進度會較為保守穩健。


(四)法律事務觀點:

參考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公司於2021年10月發表之評論,在發行CBDC時,亦須評估法規層面應如何調整,例如個人資料保護,須規劃交易資料的保管、安全機制,以及劃分好資料保護的權責,並且,能否允許資料的分享外流(例如有時銀行須配合檢警調單位,提供帳戶交易資料,這是有明文規範的) 。又或者,當CDBC開放大量民眾使用(零售型)之後,可能面臨的資訊安全問題,也應該有完善法規因應。


(五)跨國支付議題:


而勤業眾信也提到若未來CDBC可用於跨國支付時,法規面應處理到反洗錢的議題,但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同時也是個人對於CDBC的問題:目前央行會持有美金、歐元等資產,但會不會有意願持有他國央行發行的CDBC,也是未來可以研究討論的問題。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讀書筆記]為什麼你該寫一本書

一、寫書的目的
•幫助你的讀者
•把自己定位為專家
•吸引更多(而且付更高酬勞的)客戶
•得到更多(又更好的)演講機會
•為自己打造一個新的利基市場
•建立電子郵件訂閱者名單
•銷售你的教練或訓練課程
•得到情感上的滿足以及成就感

思考為誰而寫、會用什麼方式被購買和閱讀,還有想借助它達成的目標。


二、寫書的主題
作者提供的框架:
我想幫助[目標讀者]達成[我的專長],
這樣他們就可以[得到他們的成果],
我也能夠[答道我自己的目標]

作者自身的範例:
我想幫助[壓力很大的人]達成[放鬆],
這樣他們就可以[活得更快樂],
我也能夠[為我的舒壓工作坊吸引更多參與者]


三、目標讀者:
•他們幾歲?性別?身在何處?
•他們的工作?
•空閒時喜歡做什麼?
•買你的書的動機是什麼?
•他們可能什麼時候、在哪裡讀你的書?
•他們的渴望和夢想是什麼?
•他們的挫折和擔憂是什麼?
•在看你的書之前,他們認為自己的處境如何?他們現在在哪裡卡關?

讀者群不一定要很廣,小眾市場也是一個路線


四、打造事前平台 
1.在寫書的時候,就開始打造能談論作品的作者平台,包含:
•社群媒體
•電子報訂閱者名單
•演講
•網站
•在你的讀者群中擁有閱聽眾的意見領袖
•面對面的社交活動

2.建立行銷平台需要時間,但優點有兩個

(1)拓展讀者群
(2寫作過程中會聚焦在讀者
 
3.排定幾次和試閱讀者的閒聊或訪談很有用,確保書籍主題沒有脫離正軌。
 
4.平台能確保書出版後真的有讀者願意買


五、電子書的字數與工具
1.用行動裝置看書比較容易,因為它們沒那麼長。

2.作者的電子書《如何建立專業書籍大綱》(The Business Book Outline Builder,暫譯)是英文九千四百字(中文一萬六千字)

3.電子書出版工具:
(1) Kindle自出版(Amazon KDP,Kindle DirectPublishing)
(2) IngramSpark的隨選出版平台

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演講筆記] 2021.11.23台大管中閔校長演講

 2021.11.23聆聽了台大管中閔校長演講

在此不依照演講內容順序,只寫幾個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些用詞也略為調整

1.指導研究生的方式有三種

a.花瓶插花:直接給學生一個題目做,學生做完也可以畢業了,就好像插花一樣,插上去很好看,但是沒幾天就會凋謝了

b.盆栽種植:給一個方向,學生自己做出來,最後會長出自己期待的樣子

c.土壤改良:從最基本開始,並且期許學生眼界要高,目標要遠。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也是自己跟學生互相學習的過程

對於自己當老師的責任:帶一批學生走計量經濟理論這個領域,並且帶學生走入學術的國際舞台。

2.想起以前另外讀過的爬山比喻:

指導大學生:老師帶學生走登山步道

指導碩士生:老師給學生一張地圖還有一把開山刀

指導博士生:老師手指向某個山頭,學生自己想辦法

3.帶領學生的細心:

帶出國開研討會之前,會要求學生模擬簡報三四次,主要考量很多學生沒有國際經驗,怕學生會緊張影響表現,當學生正式上台報告時,老師自己也會坐在台下,以利於第一時間可以上來救援。另外,學生的論文,每個字都會看,認真修訂。

4.投稿的插曲:

因為所做的領域當時很新潮,剛開始的論文發表在一些理工科領域的期刊上,結果一段時間後,經濟系主任溫馨提示:未來升等的時候,經濟系上的老師未必會認同這些期刊,因此後來轉投一些傳統經濟學領域的期刊。

5.為了升等的努力:

當時目標為提早在5年順利升等(early pormotion),而非傳統的6年,因此用兩倍的努力,例如發現過去的人約6~7篇升等,自己投稿發到十幾篇,又或者可能被挑戰說英文能力不佳影響教學,因此努力獲得了兩次優秀教師。

6."功不唐捐"

(投入的功夫不會白白浪費)

在求學過程中讀了很多數學,有些可能到現在也用不到,但有些是在做研究過程中,自然浮現而幫上忙,因此鼓勵還是要盡力努力投入。

7.多方討論請教

有時候遇到問題的時候問別人,別人可能不知道答案,但是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刺激思考,獲得靈感,因此後來有些給予幫助的學者,也邀請在該篇論文掛共同作者。

8.面對外在的不公義

要有理由相信自己是對的,當相信自己是對的,就是專注以及堅持,未必會獲得公平的對待,但是對得起自己。

(註:而這個理由是什麼,為什麼內心深處相信這是對的,要靠平常不段的努力與累積,是奠基於自我覺察、了解與信仰)

9.公部門任職

不同層級的人,都有可能做到某些事,但不保證每件事情都能改變,有些體制、結構的問題,甚至連行政院長都沒辦法改變。

10.幾個跟經濟相關的笑點

a.喜歡做實證的原因:至少會有一定的結果,不像做理論...

(不禁噗哧一笑,有點引戰意味喔!)

b.讀書的時候,總經最讀不懂,很多學派有很多論點,難怪這個世界上各國政策都不一樣很混亂

(哎呀呀,好像又是引戰...)

c.想不到當初博士論文做的題目,現在變成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真是太sexy了

11.當兵

軍隊就是一個認真做假的地方。

12.香港

透明與法治是過去香港可以成為金融中心的原因,但目前至少透明這一點,是受到動搖的。

13.放閃

"老婆17歲的時候就認識她了,二十多歲以後我都叫她老太婆,但結婚四十多年不一樣了,我現在都叫她小姑娘"

14.轉變的原因

1979年畢業去東引當兵,剛好遇到中美斷交,突然驚覺自己沒有一技之長,開始擔心害怕,「他生未卜此生休」,決定要改變。

在軍中也有受到刺激,因為發現某個中將在上空中大學的課補足學歷。

後來到美國唸書的時候,投入大量時間補回大學沒學好的東西。

15.高中大學的不認真,但隱含了一些自己的個性

喜歡文學、詩,是因為日常使用文字,會看到很多的嘗試、變化

喜歡搖滾樂,是因為有多種樂器配置,產生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