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經濟學]關於生產技術水準的備忘錄-CRS or DRS

討論“constant return to scale”(CRS)或“decreasing return to scale”(DRS)

(一)在總體經濟學:

使用“代表性個人”(representative agent)模型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這有助於簡化分析並使結果更具可理解性。

代表性個人模型通常假設廠商的生產函數具有CRS,這是因為:

1. 簡化模型:CRS假設下,分析和推導更加簡單。

2. 長期增長:CRS使得技術進步對長期經濟增長的影響更容易分析。

3. 代表性個人:代表性個人假設本質上,是將多個個體的行為,簡化為一個平均個體的行為,這與CRS的假設一致。


(二)在個體經濟學和市場競爭分析:

使用DRS的假設將會更合理,因為:

1. 競爭動態:DRS下,廠商在擴大規模時會遇到效率降低,這使得不同廠商之間的競爭具有意義。

2. 差異化生產:不同廠商在不同規模下會有不同的生產效率,使得市場分析更加現實和具體。


(三)小結

1.總體經濟學分析:若論文主要集中在宏觀經濟學的長期增長模型和技術進步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則更可能使用CRS假設。

2.個體經濟學分析:若論文討論的是多個廠商在市場上的競爭和不同規模下的生產決策,則使用DRS假設更為合理。


(四)補充:關於廠商競爭中的重要性

1. 假設廠商競爭發生在CRS的生產函數

如果假設所有廠商都面臨規模報酬不變,這意味著每一個廠商無論在什麼規模上運作,都可以以相同比例增加產出,這會帶來以下問題:

(1)無差別競爭:所有廠商都能夠以相同的效率生產,這使得競爭沒有實際意義,因為每個廠商都可以輕易地擴大規模來覆蓋整個市場。

(2)無法比較:在CRS假設下,廠商的生產效率是一樣的,因此不同廠商之間的產量比較沒有意義。

因為如果一個廠商能生產n個單位,另一個廠商也能生產n個單位,只要它們投入相同比例的資源。

2.當我們假設廠商生產函數為DRS的時候:

(1)在規模報酬遞減的情況下,當廠商擴大規模時,生產效率會下降。

這意味著隨著規模增大,每額外增加的生產單位的邊際成本會上升:

(2)有意義的競爭:不同廠商在不同的規模下會有不同的生產效率,因此可以比較它們的生產量和效率。

(3)生產決策的差異:在DRS下,不同的廠商會根據自己的成本結構和規模報酬,選擇不同的最佳生產量,因此會使得市場競爭分析更加具體並且符合現實。


[讀書筆記]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

 自己看到的議題點

1.歷史背景發展脈絡:過去的歷史事件, 經濟發展史, 勞工引進政策等, 都會產生影響

2.重要的大型重新建設時間點(例如二戰後),當時的建築思潮,是另外一個影響點

3.由上而下或者由下而上, 是完全不同的建設思維, 荷蘭近代偏向後者

4.各式各樣的法規互相影響, 例如對於居住品質要求高, 會有規定住宅區噪音標準, 這就影響到住商混和區的規劃方式, 例如可能不喜歡住宅區樓下發出便利商店的"叮咚"聲. (剛好目前本人居住的地方就是這種有聽到聲音的...)

5.紅燈區平面或者垂直, 郊區或者市區,隱密或者不隱密, 要不要有個入門區域收門票避免單純想看看的人, 都是要思考的

6.產權是個重要議題, 因為要把有產權的人找來溝通, 但是有時候可能產權水平面分散多人, 或者垂直面有些如同聖誕樹一般有許多層次的結構, 追查上去是國際銀行或投資基金.

7.不同類型的產權持有人, 會擁有不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