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讀書筆記]菁英體制的陷阱

一、
對於本書只有匆匆瀏覽,實在無法被吸引再讀下去

主要是作者所批判的「菁英體制」,
以及列出的種種現象,會讓人想起兩書內容:

1.《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作者: James Coleman,1998

2.《人際網絡解密》,作者:馬修.傑克森,先覺出版,2021

3.《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作者:卡爾・波普,商周出版,2020  (最原始為1945年出版)

二、
參考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這本書中,James Coleman所舉例的,新教倫理促進資本主義發展這兩個總體現象,可能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而可能是新教倫理→個人價值觀→個人行為→資本主義發展,即,是一種總體→個人→總體的過程(micro-macro link)

回到菁英體制的陷阱這本書

作者針對菁英體制、菁英階級,是為一個群體,再討論此一群體與各種社會現象

這種總體-總體的討論,很有可能忽略了許多問題

把諸多層面視為一個總體,未必恰當


三、
在人際網絡解密一書中,作者舉過許多實證研究,例如對於貧民給予搬遷補助,相較於未給予補助的,其後代確實發展比較好,又或者分析為何人際網路影響到了職涯發展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事情為什麼發生,以及發生的過程為何,並且思考解方

回到菁英體制的陷阱這本書
充滿許多數據描述,例如貧富差距

但一樣的,使用大量批判,批判的是現象
沒有細部分系到現象的成因


四、
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中,作者有提到兩種做學問態度

第一種認為事物存在一個應然,存在一個真理,每一個事物都有它應具備的真實意義

第二種認為事物只是個名詞,但重點不在於價值觀,而是討論有何功能、特色,並且思考未來要往什麼方向移動

回到菁英體制的陷阱這本書
充滿了批判,充滿了價值觀:何者為正確的、何者為錯誤的
但是充滿情緒性的立論,似乎無意於討論社會發展

私以為沒必要批評是非對錯,而是應該討論
制度上如何調整,可以增加更多人的福祉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讀書筆記]SPQR

歷史書-SPQR

羅馬建立有可能在西元前753

但是撰寫歷史的最早可以取得之文本

為西元前100年左右成書

 

故當時這些作者所寫的內容

我們也要小心接收

 

西元前一世紀的作者們所寫下的歷史

可能已經是偏離真實的

 

例如提到某位國王進行的制度改革、

某位國王的戰鬥事蹟,

若考量西元前700多年的羅馬人口,

會發現不太可能是真的

 

很有可能這些記載,

是對已經成熟完善的制度,

託古為早期國王的創設,

但事實上卻是多年逐步發展的結果。

 

有趣的是投射內容,與背後代表的意義,

如羅馬文化開放性。


 

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Draft

1.

近期偶翻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最後幾頁提到三民主義,一方面點出三民主義思想的特點,例如試圖在東西文化中找到處理問題的中庸之道,不去全盤否定既有文化,但也點出其追隨者未必了解內含,即所謂知難行易


2.

但另一方面,為何思想很重要,有一個主義的討論很重要? 

參考"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切入點在於哲學思想問題,作者提出,“歷史定論主義“成為獨裁者的溫床,因此從柏拉圖哲學開始批判,並討論黑格爾,馬克思的思想


3.

另外參考余英時先生歷史與思想一書,前幾篇1970年代文章是對文革的有感而發

指出中共政府骨子裡還是法家思想


4.

綜合以上,可以嘗試建立一個論述,在於孫文思想為何重要,對於當代有何影響,我們如何整理,吸收以及應用,甚至孫文思想有無成為兩岸對話與謀求和平之可能


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

關於Coleman Boat重讀的一些整理

關於Coleman Boat重讀的一些整理

參考書: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作者James Coleman

 

1. Coleman Boat做為一種工具,仍需注意因果問題

關於Coleman Boat,在討論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當中,作者將原本新教倫理→資本主義精神這個命題,進一步調整分析架構為:新教倫理→個人價值觀→經濟行為→資本主義精神。

 

但在同一章節內,James Coleman所引用的資料中,也提到有學者認為可能是資本主義精神→導致新教倫理的發展(R. H. Tawney, 1947)

 

是故,假若Tawney之論點才是正確的,則上述Coleman Boat做為一種分析方式,會變成用更細緻的方法陳述一個錯誤的命題。

 

因此我們要小心的地方為,Coleman Boat仍為一工具,將討論的範圍延伸到表面現象的下一層現象,但是仍然要小心因果論證的假設、驗證。

 

最後,兩個現象之間的因果假設、使用Coleman Boat工具時對於底層現象之選擇,仍有許多主觀的空間,也是要慎重處裡的。

 

2. 方法學上的個體論與總體論

關於James Coleman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第一章,所提到解釋社會系統的兩種方法:其一為將現象視為一個整體,第二種為解釋內在變動過程。

 

最近也在閱讀「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商周出版,2020),在第753頁中,提到方法學上的個體論(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與方法學上的總體論(Methodological Collectivism)與方法,其中,總體論認為可以將集體的行動或行為,化約為個人的行為,應該跟James Coleman討論的是相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