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關於宗教的衰退

 沒有一種文明缺了理想,或者換一種方式說,缺了對道德觀念的堅定信心,而可以留存不替的

            《人類反對黑暗》

       -史太斯(Walter Terence Stace)


1.

在十七世紀以前,存在一個「目的因」

世界是一個合乎道德的秩序

最後萬物將朝向至善的目的


可能世界上有許多惡

但最終善會獲得勝利


2.

而人類對於宗教「信」或者「不信」

轉捩點在於放棄了此一「目的因」

因為科學研究上

專注於事物背後的原因


例如人是演化而來

例如地球並非宇宙的中心


3.

但在經過三百多年的累積後

人們對於世界的想像畫面

成為一種無目的、無知覺、無意義的。

一切只是規則掌控


日月並不是上帝為了替人類提供光明而創造

日蝕是因為月球擋住了光線


宗教內涵大部分可以跟新的科學發展

如地質學、天文學、物理學...取得協調


但宗教無法跟一個「無意義的宇宙」共存


4.

如果萬物的組合是無意義的

人的生命也就變成無意義且空洞的

造成現代人永不滿足、理想幻滅、無法安頓...


同時也使得人類喪失對「自由意志」的信心

認為人類並無自由,

我們會聽到經濟決定論、文化決定論與歷史決定論


5.

史太斯最後結論為

當人類了解世界的真實樣貌

無浪漫也沒有宗教神光

但還是能夠堅持理想

朝向偉大的目標跟高尚的成就

則萬事依然順當

如果辦不到,人可能就會如同低等動物當中


6.

但是在另一本書《21世紀的21堂課》當中

該書作者哈拉瑞提出有趣的研究案例:


在黑猩猩的社群裡

高階黑猩猩也必須尊重低階黑猩猩的財產權


如果高階者搶奪低階者的香蕉

會失去社會地位


另外也發現黑猩猩首領會照顧孤兒


道德之存在,應該早於諸多宗教創立


7.


過去宗教家的出現


應該是用智慧點醒已經偏離道德的人們

並指引一個未來的方向


所以當人們對於宗教逐漸失去信仰時

我們仍抱持希望


去探討人的性質本身

探討人類向上發展的可能


以及建構新的宗教哲學思考體系

探討神的存在、人的價值


參考書籍

(1)傅佩榮,《上帝 密契 人本》

(2)Yuval Noah Harari,《21世紀的21堂課》

沒有留言: